孩子学自然拼读的3个误区

2020-12-18

众所周知,目前的少儿英语市场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拼读”类课程,也受到了家长群体的广泛欢迎。尤其对于低龄段孩子的家长,如果能看到孩子自信、流利地朗读英语,阅读故事,自然会感到十分欣慰。


正因如此,很多家长期待孩子能在短时间的“自拼”课程中学有所成。但经验告诉我们,仅通过几天的课程绝非能“一步登天”,要想让“自然拼读”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中发挥实际作用,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其性质和意义,走出“自拼”学习的“三大误区”。


2018-08-12 宣传照0895



   误区一 “自然拼读不是帮助记单词和口语发音的吗?为什么孩子学完还不会说?”


首先,自然拼读法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们学习读写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自然拼读的确与语音密切相关,它将书面语中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形(phoneme)与它们在口语单词中的发音(grapheme)建立联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形对应”规则);


掌握了这项技能的孩子将有能力快速识别声音、字母与单词间系统的、可预测的关系,实现“音、形、义”间的转化和统一,并通过练习逐步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效果。


由此可见,自然拼读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工具,尤其在英语学习的早期,它为孩子提供了强大的语音基础,进而帮助孩子架起英语学习从“听说”到“读写”的桥梁。因此我们说,自然拼读的最终目标是流利读写。


   误区二 “那想让孩子流利开口说是不是应该去学音标?”


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看似都能达到“见词能读”的效果,但它们实则为两种不同的概念。


简单来讲,国际音标遵循“一个音对应一个符号”的系统,这种方式看似严谨,实际上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当使用音标认读时,孩子们首先看到单词的形,需要先去匹配对应的音标符号,再尝试发音。


也就是说,音标学习增加了一道借助符号翻译的工序,使单词的认读过程变得抽象、复杂和枯燥;相比之下,自然拼读直接建立音形对应关系,省略了使用其他符号的中转步骤,简单、明确且高效。


总之,通过音标学习英语是一种由 “读写”到“听说”的过程,它与母语习得过程相背而驰,不可避免地加大了“聋哑英语”的可能性。


这种方式更适合成年或英语启蒙较迟的学习者,而在儿童早期的英语学习和读写发展过程中,自然拼读才最有效。


   误区三 “自然拼读越早学越好,我的孩子英语零基础,刚好适合入门学。”


虽说英语启蒙要趁早,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孩子的情况都适合直接学习自然拼读。学习自然拼读有一个前提,就是先要具备大量的听说词汇量。


这也符合我们上一段中提到的“听说先行”的母语习得过程。我们分析一下孩子习得中文的过程便能明白——出生在中文母语环境中的孩子时刻在听周围人说中文,在日常中对中文语音变得十分熟悉;


渐渐地,他们开始模仿大人,发出类似的声音,但可能并不明白这些声音代表的意义;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成长经历的丰富,孩子们不但能理解这些语音的意思,而且能运用它们来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这个从“咿呀学语”过渡到“连词成句”的过程一般在孩子学前阶段便已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孩子在掌握了大量的听说词汇后才进入小学,开始正式学习拼音和汉字,将他们已经听懂甚至会说的那些音与对应的字形建立联系,从而自然地进行单词和句子的认读与书写,最终进入“语法形成”阶段。


同理,中国孩子如果要想通过自然拼读学习英语,也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听力与口语词汇后,才能去将字母和单词的音与形建立联系,从而真正认读单词和理解词句的意思。而这个建立联系的过程,正是自然拼读法所要教授的内容。


因此,孩子在学习自然拼读之前,需要尽可能多的在英语环境中浸泡,培养音素意识并积累大量听说词汇,否则,仅仅通过死记硬背拼读知识和规则,很难做到真正理解与运用。